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网上有关“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涅盘无境界。

境界者,必有一个心去了知境界相,或者去感知境界的觉受。而涅磐中,唯余真心独存,别无任何一个心存在,否则不名“无余”。而真心如刀不自割,本具无我性,不能自知自证。更无可能觉受涅磐的境界。

外道涅磐,就是至少留下一个心去享受涅磐的寂灭之乐。这样的话,永远也入不了涅磐。若尚存一个能知之心不灭,因缘聚会时,必然受生。因而,外道涅磐,仅是种种层次不同的“定”。而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还有意根及意识未断,十八界法,还有此二界未断。因而不是无余涅盘。

无余涅盘,如《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虽有真心不生不灭。却是真实空,既无形色,亦无大用发起。

如上,若取无余涅盘,将无可能再有色身受生世间而广修六度、十度万行。也将无有可能圆成佛道。故而或者仅能自度,或者在寿终之前为人讲解“二乘解脱道”。就算度生,也很有限。故名“小乘”。而小乘阿罗汉,虽能取涅磐,却不证涅磐。何以故?涅磐,是真心的异名。这个真心,有种种名称:心、佛、如、真如、法身、如来、涅磐、实际、佛性、如来藏、非心心、诸法实相、涅磐本际、本来面目等等。是佛法第一义谛。是大乘悟后菩萨方能触证,非是二乘人所知。阿罗汉仅是灭尽十八界法而取涅磐。因十八界法皆是生灭法、世间法。故而都是在世间法层面上下手。无关真心层面的修行。如不信受佛语:“有涅磐本际不灭”,则阿罗汉同于断灭。亦不能安心取无余涅盘。

故若有“欲感受无余涅盘境界”之念头,必然坠于外道;佛早在初转◎◎的阿含诸经中予以破斥。

大乘悟后菩萨,触证之时即知涅磐为何物。是“虽证涅磐而不取涅磐”,不灭尽十八界法,留下一分思惑以润来生。因此能够无量世受生世间,无量世行菩萨六度、十度万行。以成佛道。

致于诸佛世尊,却是时时刻刻住于涅磐而能时时刻刻度生不止;虽住世间而不住世间,虽住涅磐而不住涅磐。此“无住处涅磐”,唯有诸佛能证。

楼主若是已经发愿学佛,则不应学阿罗汉,不应以无余涅盘为目标。当持诸佛通愿(四宏愿)不失不忘,求诸佛菩萨护持此愿世世不失不忘,若能触证真心,入菩萨数,则能自持不失也!

另:不生不灭,是说真心体性。凡能生者,因缘散坏即灭;唯有不生之法,方能永无断灭。真心从未出生过,未来际也永不出生,因而永无断灭。但是,真心本体无生,却有无量功德,无边大用:能含藏无量劫以来一切法种,法种流注则有一切万法出生。故六祖云:“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当然,真心本体,无境界可说。而真心的相与用(见《大乘起信论》)却是穷劫也说不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征得。”这句什么意思呢,多谢

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

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

。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

由此计度,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注释:

见本无因见到此行阴生灭之本;本来无因。

生机全破“生机”,生灭之枢机,即行阴。“破”,即显露。

乘于眼根八百功德乘着清净的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故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

业流湾环“湾”,业湾。“环”,圆环。随着业行之流,于业湾中,回环流转。

八万劫来,无因自有“外”,前后际,在此指前际。“冥”,冥然。谓于八万劫外之前际,冥然莫辨而无所见。此行者于是以为:在这八万劫外,前无因,后无果可得。

亡正遍知即失去了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以无因论破坏正理因缘生法,令众生堕于无因无果之邪见,执无善恶、凡圣之因果,因此造善或修行,皆不得善报、亦不得圣果;而且造恶亦不受果报。以如是邪计,令众生不修善去恶,不修圣行,因此长劫轮溺不得出,是故无因论之恶甚大。

义贯:

“一者,是”于行阴圆中起计度之“人见”此行阴的生灭之本,“本”来“无因”而起;“何以故?”(为何会有如是见?)由于

“是人既得生” 灭之枢“机”(行阴)“全破”(全体显露),乃“乘于”清净“眼根”所具之“八百功德”,而能完全发挥其能见之量,因而得“见八万劫” 内“所有众生”,随着“业”行迁“流”于业“湾”中,回“环”轮转,不能自止,“死此生彼”,悉在湾内,“只见众生”于八万劫中“轮回其处,八万劫” 以“外”之前际,则“冥”然莫辨而“无所观”;于是他“便作”如“是”邪“解”妄计:“此等世间十方众生” 从“八万劫”以“来”乃“无因”而“自有”。

“由此计度”,因而“亡”失如来所教之“正遍知”见,从而“堕落”于“外道”,邪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此而“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

注释:

是人于生“生”,诸众生。

既见其根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之根,系无因而有。

知人生人谓知人自然生人。

乌从来黑“乌”乌鸦。乌鸦从来自然是黑的,没有什么原因。

鹄从来白“鹄”,俗称天鹅,似雁而啰嗦大,羽毛全白,颈长,尾部与脚皆短,脚有蹼,能高飞,鸣声洪亮。此谓,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没有什么原因。

人天本竖“人天”,人道与天道众生。“竖”,直立。人道与天道本来就悠然是直立的,没什么其他原因。

畜生本横“横”,横立、横行。

白非洗成“白”,指众生之体白。

无复改移“无复”未尝。“改移”,改变。

而我本来不见菩提“本来”,从本以来,即八万劫前,亦即八万劫的开头。“不见菩提”,谓不曾见有任何一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换言之,即众生性中原本不含菩提性。

云何更有成菩提事过去既然不从菩提生,未来如何能成菩提?亦即:既不从菩提生,则不具菩提性;不具菩提性,则不可能成菩提。这是因为此人为八万劫之见所囿,故不能见无量劫前,众生最初一念无明生起之前的本觉之性(菩提性),由于他自己不见而言无。

一切物象,皆本无因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本无因而生(过去无因),劫尽之时,亦当无因而一切断灭,故一切皆归于无因无果,过去无因,将来无果。

义贯:

“二者、是”于行阴圆元中起计度之“人”于过去见本无因,于未来则“见末无因。何以故?”

以“是人于”诸众“生既”自以为已“见其”八万劫前之“根”,系无因而有,“知人”自然“生人”,非有他因,“悟鸟”自然“生鸟,乌” 鸦“从来”即自然是“黑”的,别无有因,“鹄”(天鹅)“从来”自然是“白”的,非有缘故,“人”道与“天”道众生“本”来自然“竖”着立,“畜生本”来自然“横”立横行。众生之体,其“白非洗”而“成”,乃自然而然,众生体之“黑”亦“非”由“染”所“造”,乃自然黑,如是等事“从八万劫” 以来,即“无复改移”。

“今尽此形,亦复如是;而我” 从“本”以“来”(在八万劫前)“不见”有众生是从“菩提”而生(此即因中无菩提),“云何”于八万劫后“更有”众生能得“成菩提”之“事”?(此是果中无菩提)“当知今日”所在之“一切物象”,于八万劫前“皆”从“本”以来“无因”无果。

“由此”心魔作祟而邪“计”筹“度”,谓一切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无因无果,因此“亡”失佛所教之“正遍知”见,“堕落”于“外道”,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

“是”等“则名为第一” 类“外道”所“立”之两种“无因”恶“论”(本无因、末无因)。

二堕四种遍常恶见(四遍常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

注释:

于圆常中于圆遍、相续之常相中。

四遍常论四种遍常之邪论。

义贯:

“阿难,是” 正修“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凝” 定不动“明”照不惑,“正”持其“心”,不起爱求,故“魔不”能“得”其“便”,故能增修圆定,照破想阴,行阴现前。于是“穷”十二“生类”生灭之根“本”(行阴),“观”察“彼”行阴(七识)“幽清”恒“常扰动”之“元,于圆” 遍、相续之“常”相“中起计度者,是人” 即“坠入”外道“四”种“遍常”之邪“论”中。 ①计“心境为常”恶见

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注释:

穷心境性,二处无因“穷”,穷究。“二处”,心与境二处。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为从何而起,然发觉心境二处皆无生因,亦即没有发现能生心境二处者;换言之,心境本身即是源头。

修习能知即依其研究心境之修习而得知。

不曾散失故能生已灭,灭已又再生,于是生生不息。

计以为常故计心境二者以为遍常。

义贯:

“一者、是人”欲“穷”究“心”与“境”之“性”,以求一切法之本元,然而发觉心境“二处”皆“无”所从生之“因”(亦即,无物能生心境二者);复依其穷究心境之“修习能”得“知二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相续不断,故彼心境皆“不曾散失”,方能生已灭,灭已生,生生不息;以此见故“计”心境“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②计“四大是常”恶见

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

注释:

穷四大元研穷四大之本元。

四性常住计四大之性为常住。

咸皆体恒其四大之体性皆是恒常。

义贯:

“二者、是人” 研“穷四大”之本“元”,而计“四”大之“性”本来“常住”不坏。彼由“修习”而“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一切“众生,所有生灭” 皆从四大而来,然彼四大本身“咸皆体”性“恒”常,“不曾散失”,故众生得以生灭相续不断,以此见故,“计”四大之性“以为”普遍“常”住不坏。

③计“八识为常”恶见

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

注释:

六根、末那执受“六根”,指六根所摄之六识。“末那”,即第七识。“执受”,即为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

心意识“心”,第八识。“意”,第七末那识。“识”,前六识。

本元由处本元生起之处。

性常恒故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缘故,而计心意识为常。(以见心意识相续不断,则计以为不坏不灭;以其不坏不灭故是常。)

穷不失性穷究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不坏不灭。

义贯:

“三者、是人” 于定中“穷尽六根”所摄之六识、及第七“末那”识,以及末那所“执受”,为我之第八识,如是于“心、意、识中” 求其根“本元由”生起之“处”,计其“性”为“常恒故”,而不知其为行阴相续之由。由其“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死此生彼,虽“循环”辗转,然此八识却从“不”曾散“失”;因此而谓从“本”以“来”识性“常住”,复“穷”此循环“不失”之“性”,以为是不坏不灭而“计以为”普遍“常”住。

④计“想阴尽为常”恶见

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

注释:

既尽想元:“想元”,想阴之根元。谓想阴之根元既尽,行阴即显。

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理”,于生灭的道理中。“流”,造流。“止”,息止。“运”,运行。“转”,转变。这些都是想阴的施为之相。此谓想阴既灭,想阴之生灭于理中更不应再有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施为之相出现。

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既然“有生灭”之想阴既已永灭,他便以为按理而言,他自然已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境地。但是此时他的想阴虽灭,而行阴尚未灭,因此行阴微细之生灭相(此正是第七识之种子),仍有微细的流注生灭相,是故他实非已达真不生灭。按《楞伽经》义而言,此时为已经灭了“相生、相住、相灭”,然犹未能灭“流注生、流注住、流注灭”。

因心所度“心”,自心。“度”,计度。谓由于自心计度。

义贯:

“四者、是人既” 已“尽”了“想”阴之根“元”(想阴已尽),因而他以为此想阴之“生”灭于“理”上言之,“更无”复出现迁“流”、息“止、运”行、“转”变等种种施为之相的道理,因他以为彼有“生灭”之“想心”(想阴)“今”既“已永灭”,于道“理中”而言,他“自然”已经“成”就了“不生灭”之法体;然而他的行阴未灭,故仍有行阴的微细流注之生灭相,因此他实尚未达真不生灭之境,不过“因”他自“心所度”忖,而“计以为常”住不生灭。 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注释:本节从略。

义贯:

“由此”自心魔作祟,邪“计”心境、四大、八识等为“常”住不生灭,不达诸法无常之住,因而“亡”失如来所教“正遍”之“知”见,而“堕落”于“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二” 类“外道”所“立”之“圆常”邪“论”。

三堕四种颠倒邪见(四类倒见)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

注释:

观彼幽清常扰动元“彼”,指行阴。“幽清”,幽隐轻清。“常”,恒常。“元”,生灭之根元。恒常扰动、生灭之根元,以第七识“恒审思量”,故云恒常扰动;然此行人却误以此为一切生命之根元(源头)。

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分”,一半。即半无常、半恒常。

义贯:

“又”于“三摩”地“中”,已透过想阴十境之“诸善男子,坚” 固“凝”定不动、持“正”其“心”,不起爱求,外“魔不”能“得”其“便”,故能破想阴而令行阴显现;然彼继而“穷”究此行阴,以为是十二“生类”生灭的最终这根“本”,然而他“观彼”行阴(七识)系“幽”隐轻“清”、恒“常扰动”、他便以为这是一切生灭最终之根“元”、因此,此行者便“于自他”法“中”,妄“起计”著、筹“度者,是人” 即因此而“坠入”外道“四”种“颠倒”之双计恶“见”中,计执诸法皆是“一分”(一半)“无常”,而另“一分”(另外一半)却是恒“常”之邪“论”。

诠论:

本节中所述行阴之魔相,是由于行者见行阴之体显现(“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便著于其相,复于其相上种种推究、攀缘、穿凿附会,以自心妄想而去分别计度那些行阴之相,而以为是究竟之相显现,才会有魔事起。若见行阴现时,虽见其相,不取不著、平等不动,不随之而起计度,只觉知那是禅境必经过程中的一个现象而已;如是观察了知,即仍依本法修习,无有旁鹜,行阴即指日可破。

然而广而言之,一切魔事的产生,都是由于这件事:“见相著相”!于修行中,于所有见闻觉知,若有所见、有所闻、有所觉、有所知,其种种相,一概不依、不随、不取、不著,只依本心及本法,则魔事自破。

反之,若有所见、有所闻(见闻染净、庄严、恐怖、可爱等相)、有所觉、有所知(或知、或解、或悟某经、某理、某事),即起贪爱、迷执、计著,则不论你修行多高,定力多深,皆立刻为魔所趁、为魔所用,而堕魔数,断菩提路。 ①计“我常他为无常”之邪见

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

注释:

观妙明心观行阴幽清常扰动元,以为即是妙明真心。

湛然以为究竟神我将行阴之幽清认作是湛然不动之性,且以之为究竟之神我。“神我”,即所谓灵魂。又,此即印度外道二十五谛中之最后一谛。彼外道有达深定者,能观八万劫,但于八万劫外,即冥然莫辨,彼遂以此冥然莫辨、 不可知的境地,立为一切法之本源,称之为“冥谛”(冥然的真理)。(此犹如道家的“混沌”:“恍兮惚兮其中有相”。皮“混沌”儒者又称之为“无极”。)外道又立从“冥谛”生“觉大”(儒道亦立从“无极”生“太极”。)又从“觉大”生“我心”,从“我心”生“五微”,从“五微”生“五大”,从“五大”生“十一根”(儒道亦立从“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再立从“两仪生四象”)最后立一“神我”。所以二十五谛中,最初为“冥谛”,最后为“神我”,中间共有二十三法,是为“冥谛”所生之诸法(因此冥谛为最初之能生者)。而冥谛生这二十三法作什么用呢?他们说,是为了让“神我”受用。(这与耶教言上帝创造宇宙万物,皆是为了让人类受用,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耶教的道理肤浅得多。)又彼所谓“神我”约略等于第七识种子,以第七识为我执中心,内执第八识为我,外执前六识为我所,故略同。此行者本来是修行佛法的,竟堕入邪计行阴为神我的外道论,滋可叹哉!

我遍十方“我”,即神我。

凝明不动即无生无灭,故神我是常。

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因此众生是无常。

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此为计我是常,而在我心中的众生,却是无常的。

义贯:

“一者、是人观” 行阴之幽清常扰动元,而以为是“妙明”真“心、遍”满“十方”世“界”,且将其幽清认作“湛然”不动之性,并“以为”彼即是“究竟”之“神我;从是” 谬想“则”更“计”神“我遍十方,凝明不动”,无生无灭,故是常住之性,而“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 神“我”之“心性名之为常” 住不变;而“彼”有“生灭者”(我心中之众生),是“真无常性”。(此为计我是常、众生于我心中生灭,是为无常。)

②计“国土无常及究竟常”之邪见

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

注释:

见劫坏处“劫坏”,即三灾之后,变境成空。

名为究竟无常种性见三界为三灾所坏,就说世界为究竟无常断坏;而不知世界于空劫后,仍有成劫;成、住、坏、空皆不过暂住,各二十小劫,并非恒常。

义贯:

“二者、是人不” 复“观其”自“心”(因已确定计执自心为神我,是真常性),反而周“遍观”察外“十方”器界“恒沙国土”。彼但“见”为“劫”末三灾所“坏”之“处”即“名”彼世界“为究竟无常种性” (而不知诸世界于空劫后仍有成劫。)而于“劫”尚“不坏处,名” 之为“究竟常”(永久常住不坏。此为计外器界已坏者为无常,未坏者为恒常。)

③计“心为常、生死无常”之邪见

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

注释:

犹如微尘“微尘”,即外道所计的微细我(微细之我相)。

流转十方谓此微细我,由于起惑、造业、受报,故于十方世界流转不息。

性无移改然此微细我之性却从无改变,故“我性”是恒常。

能令此身即生即灭谓此微细我之恒常性,却能维持无常身中的生生灭灭。

义贯:

“三者、是人” 复“别观我心”,见“精细微密”之行阴根本“犹如微尘”,即计之为微细,此微细我虽“流转十方”界,不断地起惑、造业、受报,然其“性”却从“无移改”,故是恒常;依此恒常性,而“能令此身” 虽“即生即灭”,无常至极,然此微细我“其不坏”之“性,名我性常”,而“一切死生”之相便是“从我”常住之性中“流出,名无常性”。(此为计心是恒常,而计身为无常。)

④计“行阴常,前三阴无常”之邪见

四者、是人知想阴尽,见行阴流。行阴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

注释:

知想阴尽谓知道自己之想阴已破,故色、受、想三阴皆已尽。

见行阴流“流”,迁流;亦即知道行阴仍在运作。

义贯:

“四者、是人知” 自己之“想阴”已“尽”,且“见行阴”刻正迁“流”;然以观见“行阴”相续“常流”不断,故“计”行阴“为常性”,而见“色、受、想等” 三阴“今已灭尽” 不存,故“名”之为“为无常”。(此为计已尽之阴为无常,未尽之阴为恒常)。 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义贯:

“由此”自心魔作祟,而邪“计”忖“度”自分之身心与依正诸法皆为“一分”是“无常”(一半无常),“一分”是恒“常故”(一半是恒常),因而从正修行“堕落”成“外道”恶见,“惑”乱“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三” 类“外道”所计之“一分常”之邪“论”。

诠论:

这“一分常、一分无常”之论,究竟有何害处?因为其所计之一分常者,都是其自心、或神我,并且因为计其为常,即表示他自以为已脱离无常,已达不生不灭,不再有轮回,出世之道业已成,不须更修行。而实不然,以仍未达究竟,仍处轮回;一旦报尽,将再受轮回时,即起毁谤。又,未证言证,大妄语成;且随顺外道(即学佛法成外道),破佛正法,误导众生,凡此皆是无间大罪。

四堕四种有边邪见(四有边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有边论。

注释:

于分位中分位有四种:三际分位、见闻分位、彼我分位、生灭分位。

四有边论此四种邪论,虽然内容都是成对的,双计有边及无边,然而诸外道,并非真已证得无边之理体,故当其计某法为无边之时,只是属于邪计的“边见”而已,故以正教判之,只能称为“有边论”。

义贯:

“又”于“三摩”地“中”之“诸善男子,坚” 固“凝”定不动,持“正”其“心”,不起爱求,“魔不”能“得”其“便”,故能于三昧中上上增进而破想阴;想阴既破,彼即“穷”究行阴而以其为十二“生类”最终生灭之根“本”,且“观彼”行阴“幽”隐轻“清”、便认为是恒“常扰动”的生灭之根“元,于”四种“分位中生计度者,是人” 即“坠入”外道之“四”种“有边”之邪“论”。 ①计“过去未来有边,相续心无边”之邪见

一者、是人心计生元,流用不息。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计相续心,名为无边。

注释:

心计生元“生”,十二类生。“元”,生灭之根元。谓此行者观见行阴相,而计之为第十二类生的生灭之根元。

流用不息“流”,迁流。“用”,业用。“不息”,循环不息。此为观见行阴之相,以行阴之相即迁流造作不断故。

计过未者,名为有边“过未”,过去及未来。以过去已灭、未来未至;已灭者,其范围已确定;未至者,只止于仍是一推想的概念而已,故皆是有边。“过”者,范围;“有边”,即有限。

计相续心,名为无边“相续心”,即现在心,以现在心乃相续无有间断,故名之为无边。

义贯:

“一者、是人” 于定中观见行阴相,因而起“心计”之为十二类“生”之生灭的根“元”,又观其迁“流”之业“用”循环“不息”,于是“计过”去及“未”来“者,名为有边” 法(有限之法),而“计”现在之“相续心”,以其念念仍相续从无间断故,“名为无边”之法(无限之法)。

②计“八万劫前无边,众生界有边”之邪见

二者、是人观八万劫,则见众生。八万劫前,寂无闻见。无闻见处,名为无边。有众生处,名为有边。

注释:

无闻见处,名为无边谓此行者于其定中观八万劫外,纯是一片寂静,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毫无任何生命的迹象。他不知那只是由于自己的见闻之力不能及于八万劫外而已,因此在八万劫外,他便什么也看不到、听不到,正台人为视力、听力所限,于远处之事物便无所见闻一样,所以并非真正在八万劫外没有众生。

有众生处,名为有边此谓,他依自己的见闻能力所及,观见八万劫内有众生处,便把此有众生的范围称为有边。然而众生所在处实是无量,并非有边(有限),只是他不能全见罢了。

义贯:

“二者、是人” 以其定力能“观八万劫,则见” 八万劫内有“众生”存在;于“八万劫”之“前”,却“寂”然“无”有“闻见”(他于八万劫前看不到、听不到有众生的迹象),由于“无闻见处”对他来讲系冥然莫辨、不能得其际涯,故他把那不可知的领域“名为无边”(无限),而于他观见“有众生”存在之“处”,即“名”之“为有边”(有限)。

③计“我知性无边,他知性有边”之邪见

三者、是人计我遍知,得无边性。彼一切人现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无边之心。但有边性。

注释:

计我遍知谓彼行者计此行阴之真我能周遍了知。

得无边性以其遍知,故是无边性。

彼一切人现我知中其他一切人都是现于我所知的范畴之中。

曾不知彼之知性“曾”,乃,却。谓这些在我的知性中所现之人,也应各具知性;但是我却不能得知他的知性,这可见他的知性一定很有限,因此他的知性不能过于我的知性,而为我所知。

义贯:

“三者、是人” 观见己之行阴,便执为真我,且更“计”此真“我”能周“遍”了“知”一切,故此真我于诸法中“得无边”之“性”;而“彼”其他“一切人”虽皆“现”于“我”的“知”性之“中”。然而“我曾”(却)“不知彼之知性”,可见他们的知性必定是有边的(有限的),因此其知性不能达于我,而为我所知;是故“名彼不得”如我知性的“无边之心,但” 是“有边性”。

诠论:

种种外道千说万论,多半脱离不了自我本位,或自我中心;以外道不能无我(若无我者,即不著我,则非外道,即入如来圣道)。外道以我为“能”,而以有别于我之一切法“我所”,依于此我、我所,而作种种妄想分别,试圆自圆其说,以成其“ 一家之言”,皆不免自误误人,不脱三途轮转。

④计“一切依报正报皆半有边、半无边”之邪见

四者、是人穷行阴空。以其所见心路筹度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注释:

以其所见心路筹度谓此行者于其定中,以定力所伏故,其行阴之迁流趋于极缓,他便觉得他的行阴已灭,及至出定,才发觉行阴仍在,于是他便以为他的行阴灭了之后子再生起。如此他便见行阴是时生时灭,于是以自己的心路之历程去筹度,而计著法界一切依报正报皆是如此处于时生时灭、半生半灭的状态中。这又是外道人以自我为中心,而卜度计著一切的另一个例子。

义贯:

“四者、是人” 想阴既尽,行阴现前,即以定力研 “穷行阴”,欲求其“空,以其” 入定出定时“所见”行阴乃时生时灭,即以自“心路”历程“筹度”计著“一切众生一身之中,计其咸皆半生半灭”。又以此推,“明其世界”中“一切所有”之物象,亦皆“一半有边,一半无边”。 由此计度有边无边,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四外道,立有边论。

义贯:

“由此”自心魔所作祟,而邪“计”妄“度”诸法“有边无边”之戏论,因而“堕落”于“外道”之恶见(即学佛法成外道),以致“惑”乱自他“菩提”正觉之“性,是则名为第四” 类“外道”所“立”之“有边”邪“论”。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征得”此句出自《华严经》,通俗地讲就是人人本是佛,但因妄想分别而迷了,使智慧德能无法显现。若凡夫能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立时便与佛无二,佛的智慧神通我们也立时便得。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扩展资料

《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此经汉译本有三种: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为区别于后来的唐译本,又称为"旧译《华严》",或称为《六十华严》。

二、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称为《八十华严》。

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也题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华严经

关于“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宏秀]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zshi/202509-4375.html

(14)

文章推荐

  • 实测辅助”手机跑胡子可以作弊吗”其实确实有挂

    您好:手机跑胡子可以作弊吗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

    2025年09月05日
    13310
  • iphone年年焕新计划是什么?

    网上有关“iphone年年焕新计划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iphone年年焕新计划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2016年的Apple发布会上,苹果在国内市场推出“iPhoneUpgradeProgram”计

    2025年09月11日
    14306
  • 朋友聚餐吃火锅的有趣说说

    网上有关“朋友聚餐吃火锅的有趣说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朋友聚餐吃火锅的有趣说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朋友聚餐吃火锅的有趣说说(篇一)1.天苍苍,野茫茫,滋补火锅涮肥羊。2.又想吃火锅了,入秋了好适合吃火锅哦。

    2025年09月11日
    13315
  • 推荐一款“科乐斗地主下挂”开挂详细教程

    您好:科乐斗地主下挂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1.科乐

    2025年09月13日
    17304
  • 实测分析“微乐河南麻将助赢神器”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

    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2、自动连接,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3、安全保障,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

    2025年09月14日
    11314
  • 钱学森的三大科学贡献是什么?

    网上有关“钱学森的三大科学贡献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钱学森的三大科学贡献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两弹一星1956年初,钱学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时,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

    2025年09月17日
    13311
  • 实测分析“手机斗牛开挂透视软件(透视)”详细开挂玩法

    您好:手机斗牛开挂透视软件这款游戏是可以开挂的,软件加微信【添加图中QQ群】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添加客服微信【添加图中QQ群】安装软件.1

    2025年09月19日
    11317
  • “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网上有关““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到了危及时刻才能显示出英雄人物的决定性作用。出自

    2025年09月19日
    15323
  • 教程辅助!“微乐云南麻将万能开挂器通用版”(确实是有挂)-知乎

    教程辅助!“微乐云南麻将万能开挂器通用版”(确实是有挂)-知乎>亲,微乐云南麻将万能开挂器通用版这款游戏原来确实可以开挂,详细开挂教程1、起手看牌2、随意选牌3、控制牌型4、注明,就是全场,公司软件防封号、防检测、 正版软件、非诚勿扰。2022首推。

    2025年09月21日
    8300
  • 实操教程“决胜麻将外卦神器下载安装”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

    实操教程“决胜麻将外卦神器下载安装”附开挂脚本详细步骤>亲,决胜麻将外卦神器下载安装这款游戏原来确实可以开挂,详细开挂教程1、起手看牌2、随意选牌3、控制牌型4、注明,就是全场,公司软件防封号、防检测、 正版软件、非诚勿扰。2022首推。全网独家

    2025年09月22日
    7301
  • 实测分析“微乐卡五星有挂吗”(原来确实是有挂)

    实测分析“微乐卡五星有挂吗”(原来确实是有挂)>>>您好:微乐卡五星有挂吗,软件加微信【】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微乐卡五星有挂吗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其他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微乐卡五星有挂吗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

    2025年09月22日
    10321
  • 佤邦为什么那么像小型的中国-

    网上有关“佤邦为什么那么像小型的中国?”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佤邦为什么那么像小型的中国?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历史上,佤邦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唐代的时候属于南诏国,宋代的时候属于大理国,因此佤邦的官方语言就是汉语,用的文字也是中

    2025年09月24日
    5309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宏秀的头像
    宏秀 2025年09月15日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宏秀”

  • 宏秀
    宏秀 2025年09月1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宏秀
    用户091509 2025年09月15日

    文章不错《究竟涅槃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