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走罐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走罐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操作方法 5 临床常用的走罐方法 5.1 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 5.2 重吸快推,通经脉调气血 5.3 重吸缓推,驱痼冷荣筋肉 6 参考资料 附: 1 有走罐作用的穴位 1 拼音
zǒu guàn
2 英文参考moving cupp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up mov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走罐(moving cupping cup moving)又称推罐[1]。是在拔罐时,把罐体推拉移动,以扩大作用面的拔罐疗法[1]。
4 操作方法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在向上、下或左。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
应根据病情与患者体质而调节负压及走罐快慢与轻重;吸拔后应立即走罐,否则吸牢后则难以走罐;走罐时动作宜轻柔,用力要均匀、平稳、缓慢[2]。罐内负压大小以推拉顺利为宜,若负压过大或用力过重、速度过快,患者易疼痛难忍,且易拉伤皮肤;负压过小,吸拔力不足,罐容易脱落,治疗效果差[2]。
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背部脊柱两旁、下肢股四头肌处,腰骶部、腹部及肩关节等部位。可用于治疗急性热病、瘫痪麻木、风湿痹证、肌肉萎缩等病症[2]。
5 临床常用的走罐方法 5.1 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轻吸是应用小号的火罐、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4毫米,皮肤微微潮红为度、再涂以润滑剂,以每秒钟约30厘米的速度走罐。
此法吸附力轻, *** 力量小,主要影响皮部的功能,故以走罐后施术部位或周身汗出时疗效最佳。皮部是经络系统在皮部的分布,卫气循于皮肤之中,起著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作用。此术对皮肤产生的适宜 *** 能够宣行卫气,祛除表邪。应用于外感(多以足太阳皮部为主),皮痹麻木(配合局部施术)等症疗效明显。
5.2 重吸快推,通经脉调气血重吸是以吸火罐内皮肤面高于罐外8毫米以上,皮肤紫红为度。再于施术皮肤涂以蓖麻油,走罐速度亦为每秒钟30厘米左右。一般腹、背部用大号、中号火罐,四肢用小号火罐。
此法吸附力强、 *** 力量大,其作用主要是通过皮肤、腧穴影响经脉气血,进而调整脏腑机能。适宜于治疗某些经脉、脏腑失调的疾患。常选背部腧穴或腹部经脉皮肤为主。
5.3 重吸缓推,驱痼冷荣筋肉重吸后(如前述),用蓖麻油涂肤,经每秒2~3厘米的速度走罐,使皮肤呈紫红色。背腹部选用大、中号火罐,四肢用小号火罐。
关于“走罐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乜文勇]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zshi/202509-302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乜文勇”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走罐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走罐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录 1 拼音 2...
文章不错《走罐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