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选址。选择面南背北、避风向阳处,要求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池塘宽3米,深1-1.2米,长度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池底用水泥灌浆,以不漏水为原则,池对角设进、排水口,池底要北高南低,以利于排灌。池塘周围用富含腐植质的疏松沙质土壤,以便于水蛙产卵。池塘中间建高于水面0.2米的平台一个,保持湿润,池底放些石块和树枝供水怪栖息。
二、水质。水质是水蛭生存的主要条件。人工养殖的水蛭密度较大,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换水,并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尤其是7-8月的高温季节,更要保证进出水口畅通,水质清新和要有一定的溶氧量。
三、种蛭的选择。种蛭要求个体肥大,以每条12克以上为好,要求活动力较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无伤痕,放养密度为每亩20-25千克(2000-2500条)。
四、孵化。水蛭一般在11℃以上繁殖产卵,经16-25日孵出幼蛭。产卵期池塘附近要保持安静,以免惊动产卵的水蛭,造成空卵茧。孵化期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孵出的幼蛭3天后可自行采食河蚌、螺蛳的血液,因此要投放充足的饲料,一般为每千条水蛭投放20千克螺蛳、河蚌,每周投喂一次禽畜的血块,供其自由采食。但要注意随时清理血渣及其他剩余食物.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五、越冬。水蛭的耐寒能力较强,一般不易被冻死。自然条件下,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摄食.钻入泥中越冬。人工养殖可在池塘四周遮盖稻草等物保暖,协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将育种水蛭集中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半月投喂一次饲料,待温度稍有回升,即可交配产卵。
六、天敌与疾病的防治。水蛭的天敌主要有田鼠、蛙类、黄鼠狼、蛇等,可采用微电网防治及工具诱捕。一般情况下,水蛭的生命力较强,基本无疾病,只要水源不被化肥、农药及盐碱性溶液污染,保持进出水口通畅,食物新鲜,及时清除饲料残留物,经常换水就能养好水蛭,反之则可能会发生皮肤病和肠道病。 二、1、水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中生活,这聚集在沿岸带的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壤或草丛中,这些植物为它们提供了固着的实体,也提供了防御的场所。
2、冬季来临,气温低于10℃以下时,医蛭类开始进入水边较松软的土壤中越冬,潜伏的深度一般为15~25厘米。气温10℃~13℃时开始出土。通常在不到11℃的水体里水蛭不能繁殖。如把它放在43℃热水里它就要离水外逃,水温升至45.5℃时,水蛭沉底蜷曲,48℃时死亡,放回清水也不会再活。
3、金线蛭的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不干不湿的土壤中,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良好。土壤过湿,易板结不利透气;土壤过干,易使蛭茧失水,均不利于孵化。
4、水蛭对水的pH值(酸碱度)的适应性也是很广的。金线蛭等许多常见的蛭类通常可以同时在pH值4.5~10.1这样广的范围内长期生存,因此,蛭类是一种广酸性动物。
5、大多数水蛭能长时间忍受缺氧环境。在氧气完全耗尽的情况下,可存活2-3天,黄蛭可存活2天。
水蛭的食性: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无脊椎动物的体液或腐肉,如河蚌、田螺、蚯蚓、水生昆虫、水蚤等,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养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喂合适的食物近年来,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野生水蛭资源大量破坏,造成了药材市场水蛭货源紧缺,因而水蛭(干品)价格上涨,行情看好。
人工饲养水蛭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好项目,可以利用废弃池塘或庭院养殖,水蛭养殖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防逃,要在池塘外围砌防逃墙,墙的高度应在80—100厘米左右,其中地下部份应在30厘米以上,墙的内侧用水泥、沙子抹成麻面,(墙面越光滑越容易逃跑)。
2.多放养水生植物,又以水葫芦和浮萍为主,因为水蛭伯阳光直射,它们既是田螺的饲料,又可为水蛭遮光,水蛭还可以在上面产卵。
3.水田一次性应投入(50公斤/每亩左右)田螺,田螺应选择体型大的,田螺繁殖能力很强,可持续为水蛭提供饲料来源。另外,每周应为水蛭投入一次畜禽血块,但血块中不能含盐。为不影响水质,不能直接投入水中,可将血块放在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水蛭嗅到味后便可爬上采食,但血块不得超过两天就得捞出。
4.引种后不得直接将水蛭投放到池塘里,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水蛭自身将产生出一层粘膜做为保护层,应在池塘周边选择一块有阴凉潮湿的地方,将水蛭放到那里,使其自然爬进池塘,以减少死亡。
5.水蛭繁殖时是在覆盖物下边的泥土中,并不是在水中繁殖。在繁殖期如水漫过土床7天左右,水蛭卵因缺氧而死亡,要注意查看,以确保养殖成功。
6.收获期一般在10月份,将打捞出来的水蛭应按大、中、小分开,大的要筛选出来放回池中留做种水蛭,第二年继续繁殖用,小的应另外放在一个池中继续饲养以便第二年养到15克以上打捞出售,中等的应马上加工成干品后出售。 上面的为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水蛭池塘底用淤泥和水泥均可,都有范例。池塘边可以造成斜坡,但应该造成光滑,越光滑约好,防止水蛭逃跑。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所以水蛭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主要养宽体金线蛭。生活特点:不吸血、无骨、耐高温、耐饥饿、脱皮、怕温差、喜欢群居在浅水区域中。
生活习性:幼苗入水三天后开始进食。十天左右开始脱皮,脱皮一次为一龄。水蛭最佳生长期在3龄—9龄,时间为7月—9月。温度为25℃—35℃,幼苗5cm--6cm长到成品蛭10克左右,只需要80天左右。
一、网箱的搭建
网箱的大小是2x4的,便于搭建和管理。
二、苗子的放养
水蛭苗子放养时间一般为五月中旬,晴天上午,温度适宜。网箱里面种植水葫芦。1.在放养苗子七天之前,网箱需要消毒,使用无刺激性药物,可以使用“超碘”进行水体消毒。2苗两天前,进行水体解毒工作,解除池塘里面有害的毒素,可以使用“水博士”进行解毒工作。2.在放养水蛭苗子时,苗子经过运输会产生应激反应,使用抗应激药物,减少苗子的应激反应,提高水蛭苗子的存活率。建议使用“抗激灵”+“黄金多糖”泡苗,五分钟左右为宜。每个网箱苗子放养800到900尾左右青年苗。
三、池塘水质管理
由于水蛭养殖都是喂田螺,会造成网箱里面水质变坏,影响水质的吃食和生长,所以定期调理好池塘水质指标,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嫩绿色或者茶褐色水为宜,透明度在25cm左右,水蛭养殖水位不深,一般不要使用化肥之类的肥水。以免使水质变坏。网箱内定期七天使用一次“强效底净”,七天一次池塘的肥水,使用“活肥”+“晴雨益生菌”有利于池塘的水质调控。控制氨氮,亚盐的产生。
四、水蛭放养后注意事项
1、放苗后使用“黄金多糖”+“抗激灵”兑水全池泼洒,解除应激,提高水蛭苗的成活率。
2、放苗两天后使用“超碘”兑水全池泼洒,对池塘进行消毒,碘刺激性小,对水质苗子没刺激性。
3、放苗后,投喂田螺时,可用“乳酸菌”泡田螺或者使用“黄金益菌素”发酵质后泡田螺半小时,有利于水蛭的吃食和改善肠道,提高免疫能力。
4、水蛭在高温季节非常关键,应该勤换水,定期消毒和调水。建议网箱使用“强效底净”分解网箱的粪便残饵。十天左右使用“水博士”调节池塘水质。
小结:水蛭养殖的市场是有前景的,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管理得当,以防为主,把握养殖的核心思路,外以溶氧为核心养环境。只有环境好了,我们的养殖病害才会减少,才能提高产量,创造效益!
关于“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长伴君侧]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zshi/202509-126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长伴君侧”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水蛭种苗人工繁殖与场地建设》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