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王道新《黄县地名考》云:“黄县之称芝阳,不知何指,而其来已久”,并认为最早见于《卢山延真宫纪异》石刻,为北宋绍圣五年(1089年)县人徐三畏所刻诗碑(有序)中的文字。此说可称为石刻说。然而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近日读王懿荣的老师周悦让编著的《登州金石志》,“芝阳旧是神仙宅”一句,在石刻中却作“芝阴旧是神仙宅”。著者称“徐三畏诗并序,县志已录,间有不同处,或后人删润,或抄录之讹,皆不可知,要以石刻为正。”可见石刻说并不可靠。进而还有人因此推测:延真宫原名“芝阳宫”云云,据此则更加无稽了。
在地名上一般认为: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山之北水之南谓之阴,这是常识。王道新指出:“黄无芝山,且城北平衍抵海,并无山阜,何以名阳?”不过,莱山古称“之莱山”,有月主祠,然而化“之”为“芝”;反“阴”为“阳”,未免有些扑朔迷离了。
王道新此文还提及另外一种说法,即他的老师招远孙敬夫认为的“黄县之南有水曰芝,是为此称之本。”郭子兴先生认为“芦头镇南部迟家沟水库处,传说西汉时曾在山泉缝隙中生出灵芝,被方士(道士)视为仙物,遂称为芝泉。”然而芝泉在迟家沟水库中的确切位置已无所考,此说也属飘渺。
考之古籍,“芝阳”的叫法,似乎与金代全真教丹阳真人马钰关系相当不小。马钰有一首《满庭芳·黄县金玉庵》词云:“东寺西城,南山北海,心中好结良因。庵名金玉,堂建号全真。廊舍清风明月,圆无漏、不落沉沦。门清净,云朋霞友,燕处得申申。无为环堵里,小松疏竹,初种新新。向宝华台上,异事惊人。眺望蓬莱山岛,又何必、别觅长春。堪图画,芝川一境,马钰略铺陈。”所谓“芝川一境”,当然是黄县。“川”字的基本字义为1. 河流:名山大川;川流不息。2. 平原,平地:平川;米粮川。如王道新所云,黄县“城北平衍”,作为黄县主要生产生活地,全真教活动之地大部仍属于平原地势。平阳,在词典上为“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成语“虎落平阳被犬欺”又作“虎落平川被犬欺”。故“川”与“阳”,属性相同,可以互换。“芝川”化为“芝阳”,正源于此。至于“芝”字,则如郭子兴先生所说,与黄县出产道教仙草灵芝有关。
全真教著作《金莲正宗记》先后四次提及“芝阳”:马钰“癸卯年(1143年)四月十三日,主行芝阳醮事,而风雨大作,众人哀祷庶获晴霁。先生叩齿冥目,似有所祝。须臾,云敛日出。”“四月二十八日,行诣芝阳,海市乃见,自旦至午。”“金玉庵六月初三日植小松六株……先生乃以真气三时布之,作诗三绝。……先生以诗三绝活芝阳六松”。这些诗收入在马钰集中,指明为“大定癸卯六月三日,黄县道友邀予居金玉庵”,金玉庵是金华宫的建筑,大约在现在北海医院附近的位置。又有“芝阳贫士两足俱废,哀声甚切。先生咒水与之,饮讫其行如飞”的故事。马钰还有其他一些诗词出现“芝阳”,如《满庭芳 和芝阳灵元子卫信道韵》应该都是黄县了。
马钰之后,玉阳真人王处一、长春真人丘处机等都曾在黄县传教,致使芝阳之名流传更广。王处一《满庭芳》云:“黄县久旱,请作黄箓醮,得饱雨作。”其中有句云“休道蓬莱路远,诸真圣、都会芝阳”。丘处机则于1192年、1220年、1223年先后三次主醮芝阳。《七真年谱》记载:“明昌三年……冬十月,长春真人芝阳洞(按:芝阳洞在福山县,疑衍)作醮; 承安四年己未……是年,长春真人芝阳作醮。泰和二年……长春真人芝阳作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还记载了其中的神异之事:“三年十月,芝阳醮,忽尘中数骑西来。众惊,以为驿传。俄顷,尘数骑无音边。三夜,圣前之杯酒酊者十余,始悟尘中之骑,神人也。”
综上,可以认为,“芝阳”这一黄县雅称的起源与广泛流传,与道教尤其是全真教的兴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黄县物产丰饶,出产道教仙药灵芝,地势平坦,被全真道教称为“芝川”“芝阳”,并随着全真教的发展壮大,“芝阳”一称流传起来,原有的雅称“徐乡”“士乡”反而较少为人所知了。
关于“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析振琪]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zlan/202509-512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析振琪”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王道新《黄...
文章不错《黄县为片么称芝阳之称》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