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月山村的历史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月山村的历史人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月山村地灵人杰,与进士村大济的吴氏一脉相承,杰出人物层出不穷,文章济世,德范永垂,口碑载道,光耀史册。根据《月山吴氏家谱》及文献资料,将部分历史人物及其传略整理如下:
(一)主要人物
吴仲信,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广西渌州、福建泉州府通判。
吴长寿,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江苏功州通判。
吴达,明永乐举人,镇江知县。
吴礼,太伯90世孙,明永乐举人,任江西抚州通判。
吴子深,太伯91世孙,明永乐举人,香和县知县。
吴平,太伯86世孙,福建松溪、浦城县令。
吴希点,福建连城知县,广东惠来知县。
吴庆会:浏阳知县。
吴子升,东安定县知县。
吴园,福建泉州府通判。
吴玉衡,嘉庆(仁宗)戊午科武举。
吴芬,嘉庆已卯科武举。
吴懋修(1603-1674),字尔进,号如山、玉山,任明崇祯兵部司务,父吴希点,曾任福建省莲城和广东省惠来知县。懋修自幼随父在外习武读经。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懋修前往福建投奔鲁王,任兵部司务,与刘忠藻联手攻打庆元县城,兵败后隐居故里,著书立说,倡建“举溪八景”和吴氏宗祠等。深得群众爱戴,尊称“八老爷。”一生著述《寒溪集》、《荣木篇》、《昭荣集》、《括苍吟》、《逸民传》、《烈女传》、《古今诗论》等10余种,惟未刊行。传世的仅《文明塔记》、《举溪篇》等,《吴氏宗谱》尚有遗墨。
吴之球,字东野,号章山,太伯98世孙,吴懋修之子,天资聪颖,七岁能书,挥毫落墨,云烟飞动。现月山村“如龙桥”匾额、徐夫人庙联均系吴之球手笔。
吴铁(1289-1361),87世孙,吴平之子,元代延平府尹(南平县尹),后造延平、建阳、邵武三府道台。
吴纪(1464-1521),明嘉靖江西瑞金知县。
吴公辙,明嘉靖处州府御指挥。
吴作舟,清康熙贵州御中厅,温州御左厅守备。
(二)人物传略
吴文简先生传
吴翥(719-784)字叔羽,号翥,太伯六十六孙。据《吴氏家谱》记载:“孟公初任江州刺史,博学能文究,心通治体,凡有益于民者,罔不究心,政简而民安,一若和平无事之世焉,唐宣宗初擢京城观察使,风霜翼翼数百度而振百僚,称职著声更召,署史部事,公志在林泉,累徵不仕,言诗上朝庭,朝庭高其节,赐谥号文简先生。”据《新唐书·文艺传》载:“翥有名,大中时观察府召以署吏,不应……”云云。时韩康伯著诗赞其“文简先机天子侧席,涂视轩舆行方奎璧;颖水怀清箕山介石,身隐无文鸿飞避檄。”
绅八公(吴懋修)传
据吴钟祥著的《消晷录》按:我的祖先绅八公,就是民间传称的八老爷(吴懋修)。
绅八公大半生追随阁部刘中藻,忠于明王朝,坚持民族气节,抵抗异族入侵,忠心耿耿,可以与日月争光。
只是他的事迹,地方志和族谱所载大都十分简略。举溪的吴氏宗谱,有鹤溪陈之清先生所撰的绅八公传一篇。对于他的忠义行为,文中也很含糊,没敢多提。大抵是在当时满清政权的高压统治之下,摇笔杆子读书人,心存顾虑不敢据实写出来。而作为后辈的吴姓子孙,又不愿意冒触犯时忌的风险。
我曾经翻阅过不少谱籍资料,凡是发现有关于绅八公事迹的记载,即便只有片纸只字,都会随手摘抄下来。日子久了,材料也就收集了不少。现将这些材料稍加整理,按照时间顺序写成下面这篇传。希望借此能让绅八公的忠烈事迹不至于永远被埋没。
还有,小时候听先兄钟瑞讲,隆武皇帝委任绅八公为兵部司务的圣旨,他曾经亲眼看见过。那是一幅尺把长的黄绫,上面写着姓名和职务官衔,并盖有皇帝的朱印,印文是“大明隆武之宝”六个字。可惜当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见到。先兄去世后就再也没法寻找了。
绅八公名懋修,字尔进,号如公,又号玉山。
绅八公的父亲缙九公名叫希点,曾任余杭县教谕。隆武帝避迁内地期间,被升任福建的连城县知县。不久又改任广东的惠来府知府。
绅八公跟随父亲在福建那段时间,受知于时任给事中的刘中藻,由名经开始,经考核被授予吏部司李的职衔。第二次考核改授知县衔,调任兵部司务。
清将博洛攻取福建,郑芝龙变节投降,唐王流亡途中死于汀州,监国鲁王从浙江取道海上到了福建,任命刘中藻当兵部尚书兼大学士衔,攻克福、宁,清守军投降。宁德、古田、福安、政和等县城,很快被收复。温州、台州一带闻风响应。
鲁王监国三年[公元1669年],刘中藻派遣冯生舜经由桐山,攻取泰顺县。希点公在广东惠来府的任上病故,绅八公护丧返乡,放弃守孝旧制在家乡招募义兵。跟龙泉县的柳国柱、李六郎、黄日光、吴卿等人结成联盟。
绅八公率领义军在英宁关驻扎,柳国柱等人在龙泉县西乡六都木岱口驻扎。跟满清的军队交战,柳国柱、李六郎战死沙场。绅八公也出战失利,撤退到坑口、漈下、举溪。不久挥军转向福建,攻取寿宁县。
这期间冯生舜从泰顺到景宁县的西乡大漈,绅入公率军前往章坑、东坑,配合冯生舜会攻景宁,没能打下来。
回军攻打庆元。庆元县的代理县官教谕戴云程和游击董永义弃城逃走。就占领了庆元县城。
清兵的援军从松溪赶来反扑,绅八公和冯生舜拒战,双方都有死伤,老百姓也死了百多人。从北门到县府门前的民房全被清兵烧毁,只好收军撤退。
这一年的十月间,清军攻陷福州、宁德。刘中藻退守福安。清军的副将李荣田,从桐山分兵攻打泰顺。冯生舜战败,率领部下跟绅八公在庆元会师、驻守庆元的清千总李定国,发兵迎战于下管的赤膊岭,冯、吴联军冲上去杀了李定国,包围了庆元县城。
这期间福安失陷,刘中藻战死,福建的地盘全部丢失,清将派遣援军从政和大举前来攻城。冯生舜带领部众离开庆元,从此没了下落.绅八公也只得将部众解散,返还家乡。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福建的耿精忠响应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重新留起头发,改换衣装;绅八公闻讯,马上带领弟弟懋庄父子和一批旧部前往参军。
懋修很快跟随耿精忠的总兵徐尚朝进入浙江,攻取庆元县城,继续进军到杨墩地方,跟投降满清被封为副将的吴陈仁(庆元三都陈村人)的部属吴任之交战,父子俩双双战败牺牲。
后来耿精忠重新投降满清,绅八公知道大势已去,就回归举水隐居下来,用毛竹搭建了一个书斋埋头读书,从事著书写作。并撰写了一篇《十愿文》,虔诚拜佛吃长斋,以此表示再不过问世事。绅八公非常有才气,志向远大。早年就通晓军事。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福建盗贼张其卿一度蹂躏龙泉县,长期盘踞在万里林区,手下好几百名匪徒,经常四出抢劫。知县杨芝瑞请绅八公设法剿灭匪徒。
绅八公用兵法约束训练乡兵,然后出其不意进行袭击,杀了一百多人,张其卿这伙盗贼吓坏了,狼狈逃走。地方上的人因此更加佩服他。
自从开始举兵抗清,他组织发动了一批又一批群众,乡民为什么会听他的,原因就在于平时就知道他有才能。
绅八公出生于明代的万历癸卯[公元1603年]9月13日,终于公元1674年。共有4个儿子:长子名之琼,次子名之琮,三子名之球,四子名之□。
之琮有勇有谋,精通骑马射箭。满清政府想让他出来做官,绅八公坚决不让去。
绅八公直到去世,始终以用满清的年号为耻。所以在他的著作中,凡是需要标明年月的地方,都采用传统的干支纪年。
绅八公的著作有《寒溪集》、《荣木篇》、《昭融集》、《竹斋语录》、《大雅堂稿》、《括苍吟》、《三山吟》、《史策略》、《坐隐录》、《逸民传》、《烈女传》、《古今诗论》、《经书大全定本》、《楞严经十二解》、《大乘法华经解》惟未刊行,均已散失,传世的《举溪记》、《原孝篇》、《文明塔记》、《祠堂记》等《吴氏宗谱》尚有余墨。
关于“月山村的历史人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晨星]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zlan/202509-464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晨星”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月山村的历史人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月山村的历史人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月山村地灵人杰,与...
文章不错《月山村的历史人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