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发掘经过
1992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无锡市博物馆、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的考古调查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即在后宅镇一带发现土墩墓群,由于墓群不在高速公路施工范围内,故未进行考古发掘,因而对于土墩的年代、墓葬的性质等亦未作进一步的了解。
2000年,因后宅镇修筑公路在老虎墩取土,挖出大量战国时期的青瓷和陶瓷碎片,其中有部分十分完整的小件青瓷乐器。
2001年初,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得知消息后,即对老虎墩进行了调查;之后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对老虎墩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对老虎墩墓葬的底部进行清理,出土了玉璧、玉瑗等随葬器物;同时对散落在老虎墩四周的和填埋在附近水塘里的陶片、瓷片进行清理、采集。经过两年的整理,共计修复了青瓷乐器和硬陶礼器、乐器、生活用品300余件。根据对墓葬和随葬器物的分析,初步确定老虎墩为战国时期的高等级的越国墓葬墓群。为了对这一地区墓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2003年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在老虎墩的北面选择了2座最小的土墩——老坟墩和邹家墩进行了考古发掘,同时对周边地区的土墩再次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测绘。由于当年流行“非典”,邹家墩发掘完毕,而老坟墩仅发掘了一半即被迫停工。邹家墩出土的玉龙、玉龟等随葬器物证明,此土墩亦为越国贵族墓。
2004年初,后宅镇与鸿声镇合并,成立鸿山镇。根据镇政府的规划在墓地的范围内建鸿山开发区,春节前后已在墓地的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施工。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地下文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对鸿山开发区范围内的墓葬、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工作从2004年4月开始,至2005年6月结束。在鸿山开发区的范围内,发掘了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葬5座;连同2001年、2003年发掘、清理的2座,共计发掘、清理了墓葬7座;此外还发掘了马家浜文化至良渚文化时期的邱承墩遗址。7座墓葬按土墩由南向北依次为老虎墩、老坟墩、曹家坟、邹家墩、杜家坟、万家坟、邱承墩。(引自《鸿山越墓发掘报告》)
历年勘探
2010年,委托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开展对鸿山遗址本体规划范围内136个土墩及土墩周边区域的勘探工作,勘探范围包括东至后港路,西至环鸿东路,北至伯渎港一线,南至新宅路的约7.5平方公里的区域。
2011年4月中旬,为配合鸿山考古遗址公园物联网建设,委托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按照物联网建设涉及土墩范围及今后遗址公园进一步建设的游览道路安排,选择鸿山遗址内的万家坟、杜家坟等十个土墩进行了详细勘探。
2013年,为加强推进无锡鸿山遗址本体保护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项目需要,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针对鸿山遗址本体规划内土墩及土墩周边区域进行勘探,勘探范围包括东至后港路,西至环鸿东路,北至伯渎港一线,南至新宅路约7.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距鸿山遗址博物馆较近的九个土墩墓葬及周边。
2014年,为进一步了解土墩墓葬的形制结构,解析文化内涵,委托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对遗址区内37座土墩的原始轮廓、壕沟、封土、墓室进行细致探查,基本掌握土墩各项数据信息。
建成国际一流遗址公园据介绍,所谓大遗址保护是国家文物局提出的文物保护的新理念,就是要将遗迹的保护从单一保护扩大到整个环境保护的范畴。在国家文物局及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无锡市已采取紧急保护措施,撤销了家具城建设项目,对考古工地采取回填保护,当地政府拨出3000万元补偿建设单位损失,以整体保护鸿山遗址及其周边环境。目前,该项目已邀来国内一流的遗址规划专家陈同滨进行规划,考古专家邹厚本率队进行前期钻探。有关部门表示,该工程将按国家文物局“建设成为体现国际一流保护水平,成为国内大遗址保护典范”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今年将投入5000万元用于居民搬迁,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开放,进而建成国际一流的遗址公园,同时也是原生态环境和遗址专题博物馆。
关于“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柏来了]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changshi/202509-895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初柏来了”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发掘经过199...
文章不错《鸿山遗址的考古工作》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