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3.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5.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重点难点
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介绍课文相关资料
1、人物介绍
2、司马光(1019―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编辑者。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司马光砸缸)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整体感知,正音,正确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2、 请一学生单读,其余同学点评字音停顿,教师正音(多媒体出示)
3、全班齐读。
四、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学生借助预习学案讨论、交流,互相质疑问难。
2、教师就重点词句之理解发问,避免疏漏,强化理解。
3、全班再读课文。
五、品读课文,赏析人物对话。
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六、联系课文,延伸拓展
1、找出文中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解释这两个词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吴下阿蒙: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刮目相看: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2.联系《伤仲永》一课,请谈一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方仲永有天才却没有接受后天教育,而泯然众人;吕蒙通过发奋读书而由?吴下阿蒙?变成令人刮目相待的博学之士,说明一个人的成才与天资有关,更取决于后天学习。
例: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开卷有益)
②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③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腹有读书气自华)
④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⑤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七、课堂小结
1.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2.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师生共勉?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八、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3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孙权 ? 劝 ? 吕蒙 ? 赞 ? 鲁肃
(语重心长) (自豪、自得) (惊讶、赞叹)
关爱部下 虚心接受意见 爱 才
好 学 勤学、刻苦 敬 才
善 劝
教学目标
1、人文要求: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知识要求:理解短文内容,积累主要实词和虚词,把握人物形象。
3、能力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自制光盘(音乐、画面、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读
同学们看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片段,听着这雄浑而沉淀着历史沧桑的乐曲,看着这狼烟滚滚、旌旗猎猎的画面,我们就会想到三国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吴国有位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孙权屡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总是推三阻四,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读书没有用处。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同学们想知道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孙权劝学》。
二、第一次尝试读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文章篇幅短小,注释详尽。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结合注解,争取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2、指定学生朗读。
3、学生评价。(是否听清楚他们所读的字音、句读。)
A、卿 qing 邪ye 即更jin geng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三、第二次尝试读文:理清故事情节
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可以和同桌讨论,并尝试用自己的话互相讲讲这个事故。
1、字、词、句质疑并解答(或将你认为很重要的地方提出来引起重视)。
① 以:以……为借口
务:事物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② 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 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意思、用法)
……
2、理清课文中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质疑并解答)
A、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B、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吗?(辞——→就)
C、课文怎样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议论)
D、鲁肃与吕蒙的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3、学生齐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故事情节。
4、小结:
孙权这一次劝学让武将吕蒙真的开始就学,而且取得了很大进步,就连文韬武略的鲁肃都愿意和他结为好友。
四、第三次尝试读文:揣摩人物语言
这个故事中写了哪几位人物?(3位)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语言描写)那么,我们接下来仔细品读品读短文中非常重要的语言描写,我们从哪些方面揣摩语言呢?(①身份 ②心理状态 ③语气)
1、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准语气语调,表现出对话中的神态,看哪些小组做得最好?
2、播放音乐,创造情境,示范朗读
(小组比读,学生评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3、动画配音。(由学生选出朗读的最棒的同学组合朗读。)
孙权: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领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苦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惊讶、称赞)
吕蒙: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豪得意)
4、教师小结:
东吴的君主孙权非常爱惜人才,语重心长的劝说吕蒙要涉猎群书;武将吕蒙通过学习有了进步深感自豪,得意之情益于言表;忠厚的长者鲁肃看到吕蒙进步,由衷的称赞,并大为惊讶。
五、第四次尝试阅读:拓展语言训练
1、自编故事一则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在座的老师们,让这些老师再讲给和大家一样的青少年朋友们,好吗?
2、尝试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孙权劝学》一文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谁能谈谈学习的收获: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谈启示。(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① 鲁肃善于用新眼光看待别人。
② 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
③ 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 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
(注意语言表达清楚,有条理)
3、写作训练
我们班上的刘明同学非常聪明,可是由于沉迷上网,厌倦读书,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孙权劝学》,老师觉得有很多话要对他说说,你们愿意劝劝刘明同学吗?
板书设计(略)
关于“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虎钺]投稿,不代表里驹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nqlj.com/changshi/202509-356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里驹号的签约作者“虎钺”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文章不错《七年级课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内容很有帮助